德明小说网 > 网游小说 > 汉祚高门 > 1128 决不姑息
1128 决不姑息
衣冠正伦 / 著 投票 加入书签
()
()
()
皇太后正式下葬之后,各项朝仪也次第恢复,皇帝虽然仍
四月望日乃是久乱之后恢复的第一次大朝期,乱后的各项事情也要
所以望日大朝之前的几天里,整个台城里也是忙碌异常,大乱之后各种礼章制度、法理人情都要进行各种修复并审察,台省各官署长官只是负责具体的提案举措,而要将这些提案进行理论上的补充并使之
台省中枢乃是晋祚治国最高权力中心,任何一项政令的颁
如果
台城内数量众多的品级不高的宫寺掾属、包括那些连品秩都没有的吏员们,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要进行这一项工作。
想要
而事实也的确如此,位于台城统序最底层的许多校书、司文等吏员们,绝大多数都是埋首于这些故纸堆中,有的甚至整月整日的不见太阳。
想要胜任这样的职事,最基本条件便是能识字、通文理。南渡初期,侨人
南人即便身临高位,但是因为欠缺这种学理上的素养、人才上的储备,也根本不能
尤其
像是早年三定江南的义兴周玘,曾经有过短暂
因此中兴早年的局面,南人能够立足台城中,往往都是纪瞻、贺循等本身经义造诣便极高的学术大家,像义兴周氏、吴兴沈氏这种真正江东中坚力量,则一直被排斥
这个问题真正得以扭转,还是由于吴兴沈氏的崛起,特别是梁公沈维周早年入仕,担任时任太保的王导属官东曹掾,
这些工作虽然看不到实际的益好处,但却是第一次将台事政令形成的逻辑过程、步骤并所引用的材料,完完全全披露
正是因为有着这种前期的准备工作,吴人才能
正是因为有着这种底层的支持,吴人台臣们才能够行使其权力,否则就算是通过权斗将一个位置博弈入手,身
此前台辅们虽然联合打压吴人,但驱逐的主要还是那些身
明白了这一点,才算是明白了整个台城体系的权力运作方式。就像此前明明褚翜、诸葛恢俱都不得自
同样的,只有明白了这一点才会明白,
要知道中兴建制,以王氏为首的琅琊乡宗可是出力最大,再广及青徐侨门,所以最初整个台城运作大部分都是青徐侨门支撑起来。后来虽然经过豫州侨门并本土吴人的接连冲击,但仍保留着根深蒂固的底蕴。
沈氏意指诸葛恢,要将台辅一网打,这一点时人皆有感应,而诸葛恢看似
当然这种努力能否凑效的前提是,对方也会按照法礼上的规矩来。若沈维周自恃势盛,直接

比如相隔遥远的荆州方面反应如何,比如沈氏派系内部利益的再分配肯定也会有不和谐,其中分流出来的一部分便会是诸葛恢的助力。
对于动乱之后第一次的朝期,诸葛恢也是准备良多,单单各项政令提案就准备二十多项,
沈氏会
其中最重要的,莫过于动乱致使皇太后身死,而诸葛恢
另外一桩隐患则就是诸葛甝自作聪明的作废立之谋,可是现
至于其他一些或会遭遇的罪名,其实都没有直接明确的指向,不能直接定罪,有讨论的空间,只要通过讨论将这空间撕得足够大,诸葛恢就有从容步出的可能。
因此,真正让人心悸不安的,主要还是王氏遗孤王混。王混居然落

其二便是通过王门惨祸、王混以哀极之身不宜加入到正式的诉讼之类事务,这一类法礼上的说辞理由,阻挠王混成为沈氏进攻的武器。这一点也早有铺垫,都内已经多有热议该要怎么处置王混这个王门幸存遗孤,主流说法还是遣送归乡以服丧。
另外一点则是保留手段,那就是不再细审王门各个分支区别,那就是将今次大祸罪魁祸首直接冠
这样一个举措虽然有些凉薄,尤其是对王导不公允。但牺牲一个琅琊王氏,来保全诸葛恢这个青徐侨门
因为有了这诸多准备,所以
可是就
诸葛恢自然也得到了消息,即刻
大朝之前
王恬血书直指诸葛恢便是谋此逆乱的首脑,当然皇帝不会听信此一面之辞,所以
手捧这一份诏书并血书抄本,诸葛恢整个人如遭雷殛。直到现
随同诏令而来的,还有苑中直接派出的班剑甲士,言为暂补台省防务,实则就是直接将诸葛恢押
“王氏奸门绝情,老夫遭殃,不可称冤啊……”
眼看着官署属官们各被驱散,诸葛恢所居厅室被甲士完全隔绝包围起来,他再看一眼那所谓王恬临终遗书,整个人都变得倾颓下来。
这一次,诸葛恢知道自己是真的完了,他们青徐侨门
眼下看似还给他留有余地,允他自辩,可是当外间各种证据被罗织起来办成铁案,他就算泣血自陈,一人之口又怎么能颠覆众口
看一眼骤然空旷下来的厅室,诸葛恢只觉得浑身气力都被抽取,他虽然已经极设想形势之险恶,但仍然还是小觑了人心。
他小觑了王家,尤其是
他小觑了沈维周,以为沈维周无非想要达于一个内外掌握的权势局面,但却没想到此子要将他置于死地不止,更要直接摧垮毁掉他毕生功与名!
跟这些江东后辈们比起来,诸葛恢这个旧时代走来的人,终究还是欠缺了几分狠性。哪怕此前商议已经有将罪名俱都冠于琅琊王氏的想法,可是心中仍存一分乡情不舍,或者说担心会为后来者效,使乡伦彻底被摧毁,因此不到关键一步不愿如此出手。
然而他却没想到,早
都中当下的形势,诸葛恢被直接拘押
但无论如何,朝礼还是如期举行。天还未亮之际,街坊之间已经出现大量台臣车驾直往台城汇聚而去。当中不知多少人摩拳擦掌,干劲十足。
沈公坊里沈家父子自然也不例外,沈哲子虽然辞去了此前诏令中各种加官,但本身还有侍中加官,也能以此而参加朝礼。
队伍出门,仪驾队伍也是庞大到有些夸张,沈哲子本身便有诏赠的羽葆鼓吹、班剑甲士等殊荣,再加上形势微妙、也不乏卫士前后拱从,整支队伍浩浩荡荡足足有数百人之多。
待到达宣阳门后,台城门户还没有开放,沈哲子便与老爹一起下车站
不过这会儿也少有台臣敢于上前攀谈,毕竟诸葛恢被拘押的消息经过一夜扩散,已经完全传开,谁也不知道这一场风波又会是多大的规模。
可是
对于那一类指桑骂槐的喧哗声,沈家父子俱都充耳不闻,彼此低声笑谈着,神态颇有从容。
又过了一会儿,宣阳门打开,台臣们次第行入,各归官署准备正式上朝事宜。沈哲子是没有具体的官署所
中书官署门前,何充负手而立,两眼中同样布满了血丝,可见昨夜过得绝不轻松。
王恬血书内容虽然还未披露于外,但肯定瞒不过何充这个中书令。沈哲子闻言后便反问一声:“那么中书觉得太傅是否也欠一份公允?”
言外之意,局势崩坏成这样一步,总要有人负责。而青徐侨门作为始作俑者之一,同样要有人背锅,不是王家、就是诸葛家,这甚至不是沈哲子能够控制的。他不能控制,但是他能选择,诸葛恢就是他选择的目标。
“至于公允?世道可有公允可执?中朝至今,社稷积坏,台辅或是频有继力奋
沈哲子也明白,诸葛恢虽然
沈哲子所布局、所要根除的,并不仅仅只是这一届予他诸多掣肘的台辅们,而是中朝以来的长久积弊,同样的诸葛恢所将要付出的代价也有一部分的确是代前人受过。
何充听到这话,一时间也是语竭,事情
“中书多虑了,所谓法不责众,绝非时时可用之理。”
沈哲子听到这话后,便将面色一沉:“譬如神州陆沉,诸胡争虐我诸夏故土黎民,其众若蝗祸蜂拥,但就算如此,岂能因势大而怯?唯恃坚兵强卒、王法正义,由头而杀,屠及六夷,使宇内再无敢祸我之众!今次畿内动荡,虽不同夷患,但其颠覆朝纲、毁弃伦常、窥望尊器之心迹,所祸差之无几,岂能姑息!”
_ad_hf();
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
_ad_bottom();
温馨提示:按 回车[enter]键 返回书目,按 ←键 返回上一页, 按 →键 进入下一页,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。